教师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频道  科研活动
赴美研修学与悟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23   浏览次数:413
    2011年2月6日,黑龙江省第二期中学英语教师赴美高级研修班一行40名成员启程访美。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先后考察访问了美国洛杉矶、休斯敦、纽约、华盛顿等主要城市的有关中小学,并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莱斯大学参加了培训,顺利地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的陈参赞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现状,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的闫参赞向我们介绍了休斯敦的教育情况以及莱斯大学的情况,并由魏领事陪同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些中学。21天的行程覆盖了美国东、南部、西部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充实而略显仓促,但让我们对美国社会有了一个粗浅但又是真实的了解,在感受美国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比较好地了解了美国的基础教育。                       
    学习篇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是个民族大熔炉,它人口不多,近四亿,却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美国人民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宗教信仰多种多样。这样的一些复杂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应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真的让人感觉很新奇。
    一、了解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基本框架
    通过之前所查阅的一些有关美国教育体制、教师现状的资料及通过在中国驻洛杉矶及休斯敦总领事馆两位教育参赞对美国教育的介绍、及实地对一些中学的考察及在莱斯大学的培训,我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框架有了基本的认识。
    1、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美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区三级管理的体制。联邦政府教育部的主要职能是制订全国相对统一的教育法规。而州政府则在遵守联邦政府教育大法规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具体法规和政策,并负责通过税收来承担大部分的办学经费。美国中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大约为5000美元/生。在美国大约有15000个学区,分布全国。各学区教育理事会一般设董事7―9人(含学生家长代表在内),董事会中选举一名代表为学监,由学监聘任学校校长。学区董事会主要负责研究解决有关办学中的重大问题。这种体制的好处是有利于调动州政府和学区的办学积极性。
    2.美国基础教育的组织形式
    美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型化、多元制和就近入学。在美国,无论是城市和郊区,所有学校都不分重点校和普通校,学生都在居住区域就近入学。如要择校,可到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龄前班、小学、初中和高中,98%是公立中小学,2%是非公立机构(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多种族、多肤色、多服饰的孩子聚集在一起,有的还用多种语言进行教学,是一个很有趣的学习群体。为了便于教学和管理,每班学生一般在1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人。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早上8时到校,下午2时放学)。离学校较近的学生,一般自己到校或由家长接送,路远的则由全美统一的校车免费接送。在中学里,16岁以上的学生很多是自己驾车上学。
    3.美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
    联邦政府教育部规定了统一的必修课程,即阅读(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和历史,每周12节,占周课时32节课的37.5%。其余20节均是选修课。从初中开始,美国实行的就是学生走课制。而选修课的内容由各州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容十分广泛,参考科目很多,最多的有300多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定。这些课包括:航天科技、家政(含婴幼儿护理)、法律、缝纫、机械、木工、烹饪、语言(多种外语)、电脑、美术、器乐、舞蹈、体育、卫生、兽医、节能、农业等,选修科目非常之多。选修课教室均设有相应的实习器具和材料,如:音乐室里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很多是学生自备的);美术室里有用于学习写生的各种塑像、颜料及调色板等;木工教室里除备有常用的电锯、手钻等工具外,连刨床都有;在家政教室里还备有胶体婴儿、喂奶用的器具和学做饭菜用的灶具、容器、食品及调料等,午餐时,家政室的学生吃各自做的饭菜;科技室有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包括航天飞机模型,甚至人造卫星模型及制造这些模型的各种材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样的课程设置,较好地适应了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愿望,也有利于未来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此外,许多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服务室和强化室,以帮助教育那些心理和智力有残缺的学生。
    以上是官方资料所获,下面是自己所体会的。美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舒适。住房、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座落有序。最可贵的是大家对环境都能自觉呵护和爱惜,不践踏、不损坏,经常能保持环境的整洁。我们刚到洛杉矶机场就明白了所谓的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其实比哈尔滨的环境好很多,洛杉矶山青水蓝,空气清新,河流清澈见底,空气干净得让我感觉视力恢复了很多,因为可以清晰的看到很远处的景色。生态环境更是让我吃惊,市区到处都能见到野生小动物如松鼠和一种不知名的鸟,它们在惬意的取食,对人们的驻足观赏毫不理会。
    美国人出行习惯以车代步,所以,到处都是汽车,这就是美国被称为“汽车王国”的原因了。洛杉矶人口12万拥有车辆18万,号称轮子上的城市。这样,美国的公共交通就不发达,乘坐的人很少,几乎都是不富裕的黑人。汽车多,停车的地方也不少,美国的公众场所以及每个家庭都有停车场,而且面积都很大,有的还建有多层停车楼,在美国即使在中学也既有教师停车场又有学生停车场。汽车多,公路就必须配套,美国的公路真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极为方便。不仔细看也看不到融入草坪中的羊肠小道般的人行道,如果不是老城区就几乎看不到行人,偶尔看到的也是跑步的。另外,从南到北行程也有几千公里,就是没有见到过收费站,高速路边只有服务区和加油站。国家福利是和国家实力匹配的,今天的美国,以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保证这个国家人民的基本权利,美国每年从伊拉克弄回来的便宜石油,就足够支持一个庞大的免费医疗体系了,其代价或许是其他国家的资源短缺,这种模式有其无意性,固然不能轻易的否决批判,但是这种模式造成的“人类世界”的不公平却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暑假夏令营活动及这次培训,两次来到美国,让我感到了美国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些我们都有可能做得到,让我感触良多的是一些小事,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日常琐事,但带给我们的是大大的震撼。就以五个“特别”来概括一下:
    一、特别严谨的秩序
    美国人非常规矩,社会上井井有条。去年暑期来到美国PALLY CAMP时,营区里的所见的,及此次我们在莱斯大学学生自助餐厅吃饭时,看到无论取食物还是清理餐具学生们都自觉排队,哪怕有两个清理箱,前面的人只用其中的一个,他们也决不会逾越前面的人去使用另外一个,而是站在后面耐心地等。
    美国是汽车之国,但是这里绝对行人优先。城市里每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都有为行人设置的按钮,只要按一下,行人通行的绿灯会在10秒钟之内亮起。这时行人就可以在排队的司机的注目礼中安全的过马路了。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只要行人表现出要过马路的迹象,司机们肯定会停车,并打手势示意行人通行。 美国执法也很严,人们自我维权的意识也很强。据说美国有一条规矩:司机过马路时必须礼让行人,否则一旦出现事故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从这里,我深深地体会了两点。第一,美国的法律制度很健全,防范周密。第二,我觉得美国的司法很公正,警察执法真是公事公办铁面无私,而且,最关键的是,遵纪守法已经成为美国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循着法律生活就如同每天早上必须刷牙一般自然。美国的强大在于它的各种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
    二、特别讲诚信
    美国人讲信誉、重诚信。如果你骗了他,以后就很难再取得信任,你贷款违了约以后在任何银行别想再贷到款。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抄袭被发现,个人的诚信度就会下降,会影响升学,所以对于美国中学生来说,诚信比成绩更重要。在美国,没人去考证你某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做了,因为他不会认为你会骗他,因为骗人的人得承受一生不被信任的惩罚。
    三、特别热情礼貌
    他们对人客气,有礼貌,即使互不相识,碰上面都微笑着主动打招呼,经常索绕在我们耳旁的是“Sorry”(对不起)和“Excuse me”(劳驾)。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轻轻碰一下,甚至尚未觉察到碰上了,就能听到背后传来一声“Sorry”。我到美国之后,总要对周围人说“谢谢”,因为我在美国遇到的很多情况是你去找人办事,人家还对你极为客气。也真的愿意和别人沟通,觉得没有障碍。那种热情是可以感染的。
    四、特别务实较真
    美国人的风俗礼仪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他们不喜欢别人称呼其职位,在学校也一样。不叫老师,而喜欢直呼其名,他们认为这样不拘束、随意、平等。美国人的待客家宴也如此,不拘泥于形式,不摆阔气,,求经济实惠,多为自助餐的形式。他们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我们在莱斯大学上课时,因为特别感动于Dr.Peggy高超的专业讲解和极其敬业的付出,所以很多人送礼物给她,最后一天上课时,她为每个人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而且还给每个人一个纸贴,上面写着她的感谢之情,这让每一名学员感动。美国的劳动力比较贵,一般活不请人,自己动手。凡是服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这是美国社会的习惯和规定,我们住在酒店就每天放一美元给打扫房间的服务生。  
    五、管理特别人性化
    美国的公共设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停车场,地铁车厢,卫生间都设有残疾人专用空间。美国的大巴车停好之后,司机按动一个键之后,车身就会向车门一侧倾斜,下降后的高度恰好与路牙一样高度,便于人们上车。另外,公共汽车上专门配置有残疾人的座位,我曾亲眼看见过残疾人上、下汽车的情景:残疾人坐着轮椅来到车旁时,司机一按电钮,汽车靠近尾部的一侧就放下一个象箱子似的东西,箱子的底部紧贴地面。这时残疾人就驾驶着轮椅来到“箱子”的正中,司机一按电钮,箱子就象起重机吊东西一样连人带轮椅吊到了汽车上。残疾人完全可以在不离开轮椅的情况下完成上、下车的动作。卫生间都设有给小婴儿换尿不湿的折叠翻版。无论在什么样的公共场所卫生间门外都有饮用水龙头,不同于普通水龙头的是饮用水的水龙头的嘴儿朝斜上方,按开关后喷出来的水形成抛物线状的水流,人们接最高处的水就可以放心饮用了。这即保证了水的洁净又节省了盛水容器。
    美国是鼓励竞争、鼓励创造的教育体制,注重培养自立性和创造性。在美国婴儿一出生就得学会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自己的房间,并且很早就送到托儿所,参加集体活动,分享的团队生活。因此,美国孩子比较懂礼貌,有教养,能够适应社会化的需要。
    孩子上学后,美国学校有意识地不搞竞争。大多数学校从不公布学生的分数,孩子们仅知道自已的分数,也不问别人的分数,你若问其他同学的分数,听到的则是:“我为什么要知道别人的分数?”美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做自己最好的努力,但是不要求在所有的人里是最好的。美国人的自信就是这样的教育培养的结果,美国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让人觉得又有头脑又有口才,后来听闫参赞讲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人就是自信,不管对错他就敢说,说错了下次再改。
    通过对一些中学的参观及与学生聊天得知,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是美国中学生的必修课,其他学科属选修课,上什么课就去什么的教室。每晚作业大约得用四个小时能完成,我对美国中学生这么勤奋的完成作业感到好奇,那个男孩告诉我:作业必须完成,否则拿不到作业成绩。原来美国大学录取时要考察三项成绩:一是SAT即美国高考成绩,一是平时成绩,一是个人申请。其中,平时成绩就是平时作业成绩的汇总。正因如此,学生每天的作业都在为几年后的大学录取而努力拼搏,所以就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了。当我询问是否存在作业抄袭或个人申请材料不属实现象时,学生们说:那样做一旦被发现,个人的诚信度就会下降,会影响一生的诸如升学,求职甚至贷款。所以,对于美国中学生来说,诚信比成绩更重要。我还了解到其实美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很关心的,经常督促并辅导孩子的学习。
收获篇
    收获来自于在莱斯大学的集中培训,从英语的听、说、读、写方法及评估方法,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学习,教师详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讲解如何查找、筛选图书资料,如何规范地罗列文献资料等;教师有条不紊,不动声色地给学生穿引了很多的东西,不由让我们联想到中国课堂上的“进度”问题,联想到在教学中我们紧赶慢赶总感觉没有完成任务,而且没有给学生练习时间,而这个课堂上却轻松自如地做到了! 美国的各种课堂给我们的印象是寓教于导,寓教于用。课堂上教师尽力地引导学生,开口说话,表达思想,鼓励各种想法的产生和表达,不给出固定的正误答案;课后教师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并产生社会价值。学生在这种双重的精神鼓励和社会肯定上更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机也就相对地高。另一较深刻的印象是美国的教师授课的灵活度大,相应地其教学创新性也强。他们在选定了该课堂的授课内容后,可以依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或走动或户外或讨论等,只要能达到他教学的目的,形式似乎不太拘泥。但是他们安排课堂的能力也着实让人佩服,课堂上活泼但不嘈杂,自由但不散漫,教师非常投入地和学生一起体验课堂,共同学习。
    通过在莱斯大学的培训,我也想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努力使自己顺应改革的潮流,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同时应该多关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出国门的文化体验。这就要求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主要的是要更新观念,改革教与学的方式。而且我认为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教师若能改变自身思维定势,也许就可以在改革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比如新课改倡导教师采取体验式英语教与学方法。体验式英语学习就像鼓励学生自己去打开一扇门,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在学习时,学生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既有经验进行模仿、出现错误、经历失败并再次尝试,直至成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积累新的经验,为其奠定良好的外语学习基础,还能教会学生做事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尝试、思维想象。这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体验方式的教学理念,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做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令我感触深的地方还有阅读教学方面。在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方面,我于2009年曾代表黑龙江省参加过全国公开课赛,当时受到评委们的好评,并且我所采用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在哈市全面推行,此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在改进,但是通过更多的学习,让我又产生了很多想法。语言教学是教材选择课文的第一目的,所以教材选择的课文很有限,无法真正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所以,我们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为学生寻找各种优质阅读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考察各所中学的过程中,我们与学校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也亲眼看到了学校老师为学生们所选的阅读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名著,并且给学生们留的作业都是些开放性的作业,是极具个性的。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也是相当大的。在培训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语言文化气息。可见,美国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很显著的。在中国学校教育中,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所有教师都知道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知道应该培养学生的“大阅读观”,但具体应如何操作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这还有待继续学习与研究。
    通过培训及对各中学的考察,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本人首先应是一个自觉的学习者。只有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培训学习使我增强了时代感和紧迫感,这种时代责任和紧迫性驱使我在工作中更加勤奋务实。同时,也更让我更多的反思,而且我越发体会到工作要有有反思,凡事要多实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力争在能力的极限上行动。
    此次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是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世界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与诸多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培训结束了,狼吞虎咽下的知识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慢慢体味。各位专家们的精彩讲座恰似丝丝细雨,润泽着我的心田。培训结束了,但却有一种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感觉,都觉着没听够。但此次培训给我指明了一条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丽的风景。
    借于丹在《论语心得》的一句话结尾: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而不停息!让我们将学习进行到底,将收获进行到底!